乌克兰民众陷入绝望之中,他们都觉得如今自己已然彻底没救了,除非普京当下、即刻、迅速地突然离世,不然他们不存在任何扭转战局的可能性。
然而我想要表达的是太幼稚了,真的很幼稚。竟然真的以为一旦普京离世,乌克兰就能得到拯救?事实恰恰与之相反,要是普京在这样一个时间段逝世,那么乌克兰就会彻底走向覆灭,其绝望程度将比当下要多出10倍。
领导人交替会引发诸多问题。在俄乌冲突中,普京起到了一种特殊的作用,他像是为这场冲突设定了一道无形的界限。他的决策逻辑存在一定的规律可循,那就是借助战场上的优势来获取谈判的资本,并且避免和北约发生直接的冲突。可是,一旦领导人发生更替,这种“能够被控制的对抗”模式或许会被完全颠覆。毕竟,并非所有俄罗斯民众都具备像普京那样的威望。
一位威望欠缺的领导人上台之后会有何举动呢?非常有可能会采用极端的方式,借助扩大战争来转移内部的矛盾,乃至人为地塑造“外部敌人”以凝聚大众的共识。西方或许会把俄罗斯的动荡当作战略契机,增强军事介入的强度。然而,缺乏统一指挥的俄罗斯军队各个派系,为了突显自身的存在,非常有可能对乌克兰发动无差别战略打击。
接下来就是俄罗斯军队内部存在的状况了,实际上当前俄罗斯已经有了些许“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情况,瓦格纳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一旦缺少普京强有力的威慑,那些掌握战略武器的军区司令极有变成拥兵自重的军阀的可能性,而战术核武器在前线的部署,极有可能成为各方派系进行博弈的资本。在这样一个时间段,曾经被打压的能源寡头以及远东地方势力,也许会把握机会扶持属于自身个人的代理人,像车臣武装首领卡德罗夫这样的地方强势人物也会加快脱离中央管控的速度,苏联解体后的“诸侯割据”局面或许会再次出现。
更为恐怖的是,新版核威慑政策的施行,要依靠总统—总参谋部—战略火箭军这样的垂直管理与控制体系。在权力出现真空的时期,假如慢慢的出现多个“临时总统”,那么战略武器指挥权归属于谁必然会引发极其致命的争执。
在这里不得不提及的是,普京的个人威望是俄罗斯核威慑力量的关键构成部分。在2025年库尔斯克战役之时,俄军对乌克兰的能源设施展开了克制性打击,这一事件彰显出了现有决策机制的约束性。倘若新领导人没有足够的权威,那么非常有可能陷入“先发制人”与“威慑失效”这样的两难境地之中。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帝国崩溃之际所产生的地缘方面的冲击常常具备更为致命的特性。俄罗斯的地方军阀为了抢夺资源,也许会私自开辟新的战线,顿巴斯区域有沦为各方势力角逐之地的可能。车臣武装曾经公然索要战术核武器,要是中央的管控失去效力,核弹头非常有可能流入黑市,那时乌克兰所面对的就不再仅仅是来自俄军的单一威胁,而是多种核威胁。
美国在对俄铝业制裁问题上的反复无常,已然彰显出其战略层面的优柔寡断。在俄罗斯的复杂局势面前,西方会陷入“全面介入从而引发核战争”和“袖手旁观致使地区失控”这样一种两败俱伤的局面,到当时,对乌克兰的援助也会陷入两难的困境。
普京所构建的体系从本质上讲是避免俄罗斯陷入全面混乱局面的“缓冲器”。一旦这个体系缺失,也许会引发三重灾难性的状况,像是军队内部不同派系可能进行战略冒险、地方势力也许会形成武装割据的局面、核指挥体系中会产生权限争夺的情况。就如同在俄总统办公厅内部所流传的警示那样:“我们不是在护卫普京,而是在防止俄罗斯沦为第二个南斯拉夫。”对于乌克兰而言,最具危险性的时刻或许并非是与强大的俄罗斯对峙之际,而是当这个强大的国家突然崩塌从而引发如同雪崩一般灾难的时候。
我能明白乌克兰民众如今对普京的愤恨已经深入骨髓,不过我依旧提议他们,出于自身安全的考量,最好还是祈祷普京健康长寿。不然的话,当俄罗斯这个强大的国家倒下时,乌克兰将会成为首个被其“残骸”碾碎的牺牲品。